2021-10-08 16:46:00
大湾区·自贸港金融月报
广州碳交所:配额现货交易量累计成交突破1.89亿吨,大湾区发展绿色金融有五大优势
2021-10-08 16:46:00

2021年9月18日,以“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为主题的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广州峰会在广州召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围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进一步发展”主题进行了演讲。王信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在绿色金融、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主要有五个优势,应发挥绿色金融发展的引领作用,发挥先行先试优势,推动绿色金融试验区提质增效。

【短评】

根据王信的观点,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大湾区的共识,但体制机制的一些障碍还有待破解。面对“一个国家、两种体制、三个关税区”的背景,各地财税体制和金融监管要求存在差异,增加了绿色金融项目对接以及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融通的难度。

二是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优势各异,但区域联动效应还未得到有效发挥。广州是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在政策支持、体系构建、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开发以及碳金融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香港可以作为大湾区绿色项目投融资重要的平台和国际规则衔接的中介;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具有科技创新和领先产业优势,有利于推动绿色金融和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澳门和葡语系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联系密切,可以作为中国内地与这些国家在绿色金融、经济低碳发展方面相互合作的桥梁。粤港澳大湾区建立了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旨在发挥沟通联系、信息共享、业务合作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提升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的层次和深度,促进区域联动。

三是绿色金融的基础日趋完善,但一体化水平有待提升。近年来,粤港澳三地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快构建,虽然有相互的借鉴,但大湾区还未形成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粤港澳三地环境信息披露在标准、主体、内容、规则以及形式等方面的一体化水平有待提升,披露信息的可比性相对不足。

四是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初步建立,但互联互通仍存在较多障碍。大湾区内地九市是绿色信贷发展的主力。截至2021年6月末,大湾区内地九市人民币绿色贷款余额为1.12万亿元,占广东省绿色贷款余额的近92%。深圳借助金融科技等优势,在绿色保险和绿色基金等领域占据优势。香港金融市场发达,引领大湾区绿色债券的发行;截至2020年年末,在香港安排和发行的绿色债券总额为380亿美元,未来内地发行主体在香港发行绿色市政债的空间广阔。“但是,由于监管、标准、程序等差异,各地绿色金融产品互认有待进一步加强。”王信强调。

五是碳市场发展优势明显,但平台的功能仍有待加强。截至2021年6月末,广州和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累计成交规模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三,但是广深两地的碳配额还不能跨市场交易和互认流通,单个碳市场体量有限,制约了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全国统一的碳市场运行之后,广东碳市场的规模缩减了近50%、交易量下降了近60%。

关于未来大湾区的绿色金融发展,王信提出六点政策建议。一是发挥先行先试优势,推动绿色金融试验区提质增效;二是完善顶层设计,建立绿色金融与经济低碳转型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三是强化政策激励,在大湾区探索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四是加强互联互通,完善大湾区绿色金融标准、产品和市场体系;五是促进大湾区绿色金融与人民币国际化互动发展;六是强化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防范与应对,提升大湾区绿色金融体系的灵活性和韧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Oh2WX9at_3Okv0JrBCgcZQ,最后访问日期:2021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