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30 11:29:03
金融资管月报(第4期)
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
2020-06-30 11:29:03

时隔五年,有媒体称证监会再次提起向商业银行放开券商牌照计划,或将选取至少两家银行试点设立券商,想以此来打造“航母级”券商,以应对金融开放。

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伴随长端利率的下行,对净息差收入较高的银行来说,实现融资脱媒是银行转型的方向,优化收入结构,摆脱对利差的依赖,无论是对于公司“投贷联动”效率的提升还是二级市场估值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证券牌照,尤其是投资银行业务对于银行转型升级来说至关重要,反观券商,如有银行资金和渠道的助力,对于自身业务做大规模,向专业化投资银行转型是大有裨益的。殊途同归,核心是依托混业的方式,通过数据、信息和客户等资源共享实现拓宽业务的边界和提高人均业务价值率。

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支柱,通过间接融资的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同时,如何打造航母级券商,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上市融资和再融资,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做大直接融资规模,提高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效率同样重要。

我国现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

国内银证分业监管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资本市场初建,金融机构处于初期的自然混业状态,银行、证券、保险的监管由人民银行统一承担;随后整个市场出现了存款大战,以及乱放款、乱拆借、乱集资等各种金融乱象,在此背景下,1995年全国金融会议正式提出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原则,同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也从法律层面明确了银证分离的理念。

1998年,监管证券公司的职责由人民银行移交证监会,各地方政府的证券监管机构转为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证券交易所划归中国证监会管理,形成集中统一的证券公司监管体制。

1999年《证券法》正式实施,明确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

2004年前后,证券行业出现全行业系统风险,个别证券公司大量挪用客户保证金用于拉抬庄股,同时还用国债回购透支等方式放大杠杆,造成巨大财务窟窿,证监会对证券公司进行了长达三年的综合治理整顿。此后,对券商牌照进行了更为严格的管制,分业监管下的牌照模式进一步固化。

我国混业经营曾经的突破与尝试

2015年3月6日,证监会表示,正在研究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申请券商牌照的制度和配套安排,相关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实施尚无明确的时间表。同期,原银监会也在酝酿对《商业银行法》的修订,市场期待最高的一条,就是破冰混业经营。此举引发市场关注。

不想几个月后时逢“股灾”,大资管乱象四处爆雷,券商收紧创新业务,金融混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讨论迅速降温,混业政策随之流产。

目前中国投行业现状及此次事件的短期展望

目前中国投行业务同质化竞争严重,多元化竞争、精品投行还是纸上谈兵,“走出去”更难。“在商业模式上,我们太缺乏精细化管理与创新。别人发展了那么多年,精耕细作,每个领域都被分得非常仔细,比如经纪商不再赚佣金,而通过其他业务盈利,这在中国还难以推进;在交易产品上,外资机构全球化运营,全面地对手盘交易,中国机构完全没有这个能力,资本金也跟不上。”前述非银首席分析师称。

中资券商目前的商业模式仍是以交易通道、服务中介为主,和作为资本中介服务商的外资投行相比,在产品创设、运营和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方面,以及在衍生品、复杂并购、跨境并购上没有可比性。目前美国各家公司投行业务经营模式逐渐分化,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大型投行资源雄厚,业务线齐全,形成了联动全业务体系,并在全球开展业务的全能型投行模式,同时也享受到绝对领先且稳定持续的市场份额。

在此背景下,如果单纯为追求规模而放开牌照,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存在不确定性。“做强的第一步是先做大,银行的资本对券商做大肯定有帮助。”前述投行人士认为。受访的券商高管人士则并不认同,“监管也要反思,转变思路,我们一直以来是父爱式监管,管头管脚,管大管小,硬撑会消化不良”。

信息来源

《21深度丨商业银行获取券商牌照,混业经营闭环最后一块拼图?来看这三个核心问题》

《最新财新周刊:商业银行将获券商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