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0 15:55:27
大湾区·自贸港金融双周报
中国银保监会等五部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2021-03-30 15:55:27

2021年3月17日,针对近期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诱导性营销,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大学生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的现象,银保监会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人民银行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

《通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放贷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管理。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要求,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同时,组织各地部署开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检查和排查整改工作。

二是加大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帮扶力度。从提高大学生金融安全防范意识、完善帮扶救助工作机制、全面引导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建立日常监测机制等方面要求各高校切实担负起学生管理的主体责任。

三是做好舆情疏解引导工作。指导各地做好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政策网上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

四是加大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中违法犯罪问题查处力度。

【短评】

早在2017年6月,原银监会等部门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但现在看起来,校园领域的信贷乱象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诱导性营销,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一些大学生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

为什么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会选择以大学校园为目标?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大学生这个群体接受新事物比较迅速,这其中就包含互联网金融消费贷款的推广。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针对个体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实现精准有效的广告投放,进而达到“精准收割”。二是,大部分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其包括消费理念在内的生活理念尚不成熟,这也导致了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乘虚而入”。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外乎加强监管。这其中,一是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二是对大学生本身的“监管”。

对于前者,上述《通知》采取了严厉措施,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过往不是不究,而是严究。今后,相关监管部门将指导各地公安机关依法加大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中违法犯罪行为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针对大学生群体以套路贷、高利贷等方式实施的犯罪活动,加大对非法拘禁、绑架、暴力催收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

这是刹住“不良”,可谓“堵”。同时也要开辟“有良”渠道,也就是“疏”。毕竟大学生消费信贷是有其自身需求的。因此,对大学生本身的“监管”更多应该是“软硬兼施”。“硬”的方面是对即使合规的金融机构也要加强约束,要严格贷前大学生资质审核,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综合评估大学生征信、收入、税务等信息。这个方面需要大学生的配合,如果提供假的信息资料会影响到自己的征信。

“软”的方面是要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方面的教育。为什么互联网大学生消费信贷成为了需要规范的方面,重要的是这种现象存在市场。原因之一就是一些大学生出现了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健康的消观念,学校负有责任,学生的家长同样负有责任。

学校方面,要建立日常监测机制,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在生活消费、人际消费、娱乐消费等方面出现的倾向性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纠正,努力做到早防范、早教育、早发现、早处置。家长方面,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非法的大学生消费贷更多不是看中大学生本身,而是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