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3 18:00:48
大湾区·自贸港金融双周报
央行:考虑条件成熟时数字人民币用于跨境支付
2021-04-13 18:00:48

2021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数字人民币将主要用于国内零售支付,此前已在国内多个试点地区进行测试,测试场景越来越丰富,也考虑在条件成熟时、顺应市场需求用于跨境支付交易,这也是可以实现的。

王信介绍,前期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就数字人民币在内地和香港地区的跨境使用进行了技术测试。近期,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还与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短评】

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争端叠加全球新冠疫情,使得国际局势错综复杂,我国金融安全也面临新的挑战。对此,我国必须牢牢抓住金融技术革命这个机遇,大胆创新,以技术创新赋能各种政策手段,构建以数字人民币为媒介和计价货币的跨境数字支付体系,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

在当前美元主导的支付结算体系中,中国企业与第三方国家企业进行支付结算大多数情况下要经由美元作为中间渠道。例如,泰国企业从中国企业进口产品,泰国企业需要先将泰铢换成美元,而后支付美元给中国企业,中国企业根据使用需求再将美元换成人民币。而在围绕数字人民币的支付结算平台上,我们期待与中国有业务来往的外国企业选择数字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结算的媒介货币。吸引足够多的使用者,突破原有体系网络外部性的限制,是新平台成功的关键,却也是主要难题之一。但是,在现有的金融环境及技术条件下,网络外部性难题并非无法攻克。

第一,新平台采用数字技术进行跨境支付结算,集信息传送和价值传递于一体,高效快捷却又成本低廉,较之现行的银行电汇等传统跨境支付手段来说,有明显的速度和成本优势,目前银行电汇普遍采用环球银行间金融电讯协会(SWIFT)通道实现跨境汇款,时效性低、交易进度慢,3至5天才能到账,中间环节多、收费项目多(电报费+手续费+中转费)、总费率高昂(合计3%左右),除了中间银行收取一定数量的手续费之外,SWIFT也会就电文交换收取较高的电讯费用。在传统的电汇技术下,网络外部性使得SWIFT具备垄断地位,从而一个新的支付平台很难与其抗衡。然而,在新的数字技术面前,所有的平台,包括SWIFT,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长期,新的数字货币支付平台会比传统支付平台具备效率优势,会替代传统技术,当然也有替代传统平台的可能。

第二,现有网络外部性反映在传统的SWIFT平台,使得SWIFT的交易费用比较低。为了打破SWIFT的优势,在初期可以对新的平台交易进行补贴。央行在初期可以针对数字人民币开展折扣兑换,相对于外汇市场上的法币汇率,对购买数字人民币用于新平台支付结算的企业或个人给予一定的兑换折扣,以增加数字人民币的使用需求。

然而,上述广义框架下的数字人民币支付结算新体系难以短期内迅速建立并投入实施,一旦美国金融封锁的速度加快,我国仍然会面临严峻的金融安全问题。

因此,从实用性和应急性的角度考虑,我国在短期内应围绕不同层级的受制裁主体,同时建立起多层次的数字人民币支付结算新体系。央行在数字人民币支付结算新平台的建设和推广过程中主要坚持三项原则:一是服务原则,央行只负责数字人民币的供给、监管和清算,将数字人民币作为公共品供给至不同平台,并对平台的数字人民币余额进行定时清算;二是市场原则,央行将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结算领域的应用场景交给市场化平台主体去运作,而不同平台之间通过高质量低成本服务、折扣兑换等市场化手段吸引用户、自由竞争;三是底线原则,央行作为监管者,负责实需鉴定、合规审查以及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和反逃税的“三反”工作,打击任何利用平台进行的违法违规活动,保障应用场景内各平台的公平竞争和健康运行。

总结来说,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新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所有参与主体须始终围绕其终极目标:充分发挥数字人民币(DC/EP)的领先优势,重点服务遭受美国金融制裁的特定行业和重点企业,打造金融封锁情形下的中国版“备胎”计划——以数字人民币为媒介和计价货币的多层次市场化跨境支付结算新平台,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平台的工具创新和市场发育,将会打破现有的跨国支付体系垄断,建立一个更加公平、更具效率、更加先进的全球跨境支付体系。